创新型专业建设模式,专业群聘请学校和企业专家成立智能制造专业群指导委员会,在委员会的指导下,根据学校需求域和企业需求域,通过开办产业学院,按照理实一体和项目教学法的要求,以产教融合共同培养、共同制定教学大纲、联合开发教材为切入点,实现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模式改革,突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结合不紧密的痛点,实现校企深度融合,培养符合企业需求域的综合型、创新型、技能型复合人才。
1.打造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学院
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通过校企联合,结合江苏杰士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、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、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、上海金东唐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优势,充分发挥学院优势和实体企业的行业领先技术,深入开展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,实现了深度产教融合,创建了“学院+实体企业”为共同体的职业教育模式。通过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、实践基地、研发中心,实施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,推进1+X证书制度,在人才培养、技术创新、社会服务、就业创业、文化传承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,提升学校品牌效益,提高企业生产效益,形成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共生共赢的校企命运共同体。
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,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,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。通过与企业合作,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,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。一年来,成功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,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。
2.拓展思路,形成特色人才培养体系
开拓思路,以校企真融合、真合作为出发点,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,以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,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性、扩展性和创新能力,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为落脚点,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,以及新校区二期建设,从物理空间、师课相适、设备数量等方面积极谋划,将课程体系逐渐转为完全理实一体化,减少或者杜绝纯粹理论课程,使人才培养体系更加优化,培养质量高。目前专业群内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实践教学占专业教学总学时超过了80%。
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,加强同区域内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联系,在人才培养、校企合作、教学改革、课程建设、师资队伍建设、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特色,培育支撑产业发展、校企紧密结合、产教深度融合、多元办学、育训结合的职业教育新机制,制定产教融合专业培养标准,提升专业内涵。
(1)开展“双元合作、协同育人”机制研讨
(2)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